氢能源板块又出利好——深圳市氢能产业2025年前规划正式发布
2022-01-01 16:06 作者:小齐

12月17日,《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25年)》(简称“规划”)正式发布。根据规划,到2025年,深圳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,建成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、先进制造集聚高地、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,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,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。


具体来看,“规划”在创新能力建设、产业集聚发展和应用示范推广这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。


一、创新能力建设。建成氢能标准研究、检测试验和安全运营检测3个公共服务平台,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氢能领域国际国内标准20项左右,新建重点实验室、工程研究中心、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不少于15家等。


二、产业集聚发展。建成2个功能配套齐全、引领带动作用强的氢能特色产业园,培育和引进重点领域优质企业不少于100家等。


三、应用示范推广。实现氢能在交通运输、分布式发电、前沿新兴及交叉等领域的应用示范,其中示范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1000辆,建设加氢站不少于10座,分布式能源、热电联供及备用电源应用不少于100套、氢能船舶1-3艘、氢能无人机不少于100架。


规划还指出,展望2035年,深圳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,形成集氢气制、储、运、加、用于一体,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氢能产业体系,氢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明显提升,对深圳市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形成有力支撑。



量化解读:将近期各地氢能源政策联系起来看,就能看到这个中线级别的板块,未来会是个年度级别的风口行业。


青岛市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(2026年-2030年),累计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,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到8000辆;氢气年消费量超过3亿标准立方,培育超过20家氢能相关企业,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氢能相关企业5家;氢能产业年产值达到大约500亿元。


陕西提出加快编制《陕西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》,推动氢能产业发展,形成2-3个千吨级燃料电池级氢气工厂。


上海《临港新片区打造高质量氢能示范应用场景实施方案(2021-2025年)》提出,到2025年,完成1500辆氢燃料电池车辆应用、建成各类型加氢站点14座、年氢气供给量不低于14000吨、年氢气自给率不低于当年需求量的30%等目标。


中国石化规划,到2025年累计建成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混合站;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、首席技术官柴茂荣近日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表示,我国氢能产业在2025年左右将进入快速发展通道,2035年左右氢能产业进入稳定发展期,实现大规模用氢、产氢、存氢。


量化解读:在结合下机构资金对氢能源板块的解读,多家机构明确投资机会


氢能产业链包括上游氢能制取、中游氢能储存运输、下游交通领域、储能领域、工业领域应用。氢能产业链所涉及的环节和应用场景众多,发展空间广阔,近期已有多家机构发布报告,看好氢能行业投资机会。


光大证券在12月5日的研报中表示,氢能下游利用途径多种多样,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领域以及储能、工业等领域。其中交通领域是氢能消费的重要突破口,看好燃料电池车的发展前景。


平安证券指出,随着碳市场的推进,绿氢的需求逐步增加,未来大规模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配套电解水生产绿氢将成为趋势,绿氢产业的发展将推动电解槽及新能源装备的需求,新能源运营商也将受益。


国信证券预期分为两个阶段。第一阶段是关键设备和材料的市场机遇,第二阶段是中远期万亿元级别的氢气储运及分销市场机遇。其在报告中表示,看好当前从事氢能一体化业务发展的企业,这类企业短期能够充分受益于国家补贴支持下的市场增长红利,长期可以分享氢气销售的庞大市场蛋糕,拥有积极的发展前景。


量化解读:氢能源产业链股,部分一览表。



量化选股:氢能源板块跑出的欧奈尔突破股近期明显增多。京城股份更是其中代笔牛股。



雄韬股份12月14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,公司在氢能产业链上已完成制氢、膜电极、燃料电池电堆、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、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。同时在低载铂量催化剂、膜电极、铝制氢等各个领域自行投入研发,并取得阶段性成果。


北京科锐,公司近年来积极布局光储充氢技术,并联合业内头部企业,积极探索发展新能源业务和综合能源服务业务,努力为全行业合作伙伴提供从新能源发电、储能、充电、氢能运用、综合能源管理等一体化解决方案。


厚普股份昨日透露,未来公司拟继续拓展业务以覆盖氢能制、储、运、加全产业链。








麒麟量化,服务于机构客户。以量化交易的思想为指导,数据化分析盘中交易机会,助力投资者决策。数据驱动投资,分享欧奈尔突破选股模型,起爆点模型等,帮助大家聚焦市场主线板块、主力热点。